-
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:古琴艺术
时间:2014/12/17 18:34:15 作者:未知 来源:原创 阅读:307 评论:0内容摘要: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,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20世纪初才被称作“古琴”。关于它的创制者有“昔伏羲作琴”、“神农作琴”、“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”之说。因其历史久远、内涵丰富、影响深远,为世人所珍视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...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,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20世纪初才被称作“古琴”。关于它的创制者有“昔伏羲作琴”、“神农作琴”、“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”之说。因其历史久远、内涵丰富、影响深远,为世人所珍视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,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。
有关古琴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文献。如《书经》:“搏拊琴瑟以咏”;《诗经》: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”《尚书》载:“舜弹五弦之琴,歌南国之诗,而天下治。”可知琴最初为五弦,周代时已有七弦。东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七弦者,法七星也,大弦为君,小弦为臣,文王、武王加二弦,以合君臣之恩。”三国时期,古琴七弦、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,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。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,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,仅有造型艺术风格和音色追求的区别。
从唐代开始,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,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、左右手的弹奏方法,但不直接记录音高。它由汉字的部首、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,称作减字谱。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,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。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,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,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。古琴的弹奏法、记谱法、琴史、琴律、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,被称作“琴学”。其内容精深博大,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,也是反映中国哲学、历史、文学的镜子。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,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。
数千年来,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,早在孔子时代,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,孔子、蔡邕、嵇康、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。琴的音乐神圣高雅,坦荡超逸,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,寄托理想。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,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。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、美学史、社会文化史、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,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。2003年,它继昆曲之后被列入“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”名录。
本类更新
-
11-17古琴传统乐理
-
09-07“右手八法、左手六态” ——古琴指法概述
-
01-27古琴的泛音位有多少?
-
12-28文学与古琴
-
12-28古琴记谱法反映文化构造 节拍受控于人心理律动
-
12-28僧人与古琴音乐
-
12-28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鲁古琴
-
12-28泠泠七弦 响彻太空——记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
-
12-28枯木龙吟——琴制与造琴
-
12-24古琴F、降B音位图示(按音、泛音)
本类推荐
本类排行
-
09-07“右手八法、左手六态” ——古琴指法概述
-
12-24古琴F、降B音位图示(按音、泛音)
-
12-24昔者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《南风》
-
12-23中国古琴曲解题100首【简】
-
12-24正调(1=F)泛音调弦图示
-
01-27古琴的泛音位有多少?
-
12-24古人抚琴的心态和境界
-
12-28枯木龙吟——琴制与造琴
-
12-28春秋战国时代的齐鲁古琴
-
12-23琴谱旧影中的古琴流韵余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