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琴学知识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琴学知识

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:古琴艺术

时间:2014/12/17 18:34:15   作者:未知   来源:原创   阅读:307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,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20世纪初才被称作“古琴”。关于它的创制者有“昔伏羲作琴”、“神农作琴”、“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”之说。因其历史久远、内涵丰富、影响深远,为世人所珍视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...

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:古琴艺术

 

 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,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20世纪初才被称作“古琴”。关于它的创制者有“昔伏羲作琴”、“神农作琴”、“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”之说。因其历史久远、内涵丰富、影响深远,为世人所珍视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,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。

 

  有关古琴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文献。如《书经》:“搏拊琴瑟以咏”;《诗经》: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。”《尚书》载:“舜弹五弦之琴,歌南国之诗,而天下治。”可知琴最初为五弦,周代时已有七弦。东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七弦者,法七星也,大弦为君,小弦为臣,文王、武王加二弦,以合君臣之恩。”三国时期,古琴七弦、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,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。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,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,仅有造型艺术风格和音色追求的区别。 

 

    从唐代开始,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,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、左右手的弹奏方法,但不直接记录音高。它由汉字的部首、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,称作减字谱。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,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。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,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,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。古琴的弹奏法、记谱法、琴史、琴律、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,被称作“琴学”。其内容精深博大,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,也是反映中国哲学、历史、文学的镜子。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,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。

 

  数千年来,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,早在孔子时代,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,孔子、蔡邕、嵇康、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。琴的音乐神圣高雅,坦荡超逸,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,寄托理想。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,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。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、美学史、社会文化史、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,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。2003年,它继昆曲之后被列入“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”名录。   


COPYRIGHT 2010-2013 WWW.SYQS.ORG 淮安市山阳古琴社 Huaian City, Shanyang Qin Community
本站发布的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因无法得知原创作者而未能标注,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!致歉!

QQ:488500 微信(手机):13852370000  邮箱:ljx@syqs.org 

苏ICP备1301877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