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历代琴家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琴人风雅 > 历代琴家

南宋“浙派”琴家毛逊

时间:2015/12/24 11:45:31   作者:未知   来源:网络   阅读:177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  毛逊,字敏仲,浙江严陵人。南宋“浙派”琴家。他初学江西派,后从刘志方改为浙派。 他在南宋淳祐、宝祐年间(1241年—1258年)和徐宇同在皇室贵戚杨缵的门下做清客。他的一些较好的作品,如《樵歌》、《渔歌》、《山居吟》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。 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元兵攻...
  毛逊,字敏仲,浙江严陵人。南宋“浙派”琴家。他初学江西派,后从刘志方改为浙派。

    他在南宋淳祐、宝祐年间(1241年—1258年)和徐宇同在皇室贵戚杨缵的门下做清客。他的一些较好的作品,如《樵歌》、《渔歌》、《山居吟》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。

    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元兵攻破临安后不久,他就和徐宇、叶兰坡两人去大都(北京)谋求功名,为此他还作了歌颂元代统治者的《观光操》(又名《禹会涂山》),但是并没有被召见,而客死于馆舍。

    从毛逊晚年的行为来看,他始终没有忘情于功名,只不过由于他在宋代未曾得到统治者的赏识,才对现实有所不满,后来别无出路,便把自己置身干虚无的境界之中去寻求超然之乐。他的《列子御风》,《广寒游》等曲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。然而他毕竟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,那么又只好寄情于渔樵,在高山清流之间找到一点安慰,这也就是《渔歌》、《樵歌》、《山居吟》等曲的创作动机。

    在毛逊的创作中,《樵歌》是较好的作品。虽然作者借放情山水来解脱精神上的苦闷,但它是通过动人的形象来体现的。乐曲的基本旋律可能原是一首民歌,所以给人一个樵者伐木而歌的鲜明印象,曲调是乐观、明朗的。

    此曲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。作者以一个深刻印象的基本旋律,作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,随着感情的发展,每次出现时总有不同的变化。乐曲中间还安排了由这个主题衍化而成的另一主题。这个主题在第六段和第八段作了充分的发挥,中间通过摹拟的伐木声,刻画了樵者的形象。

    此曲在调性和调式色彩的安排上很有特色。全曲的基本调性是F商调,中间几次转入G宫调,并在G宫调上结束。



相关评论
COPYRIGHT 2010-2013 WWW.SYQS.ORG 淮安市山阳古琴社 Huaian City, Shanyang Qin Community
本站发布的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因无法得知原创作者而未能标注,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!致歉!

QQ:488500 手机:13852370000

苏ICP备1301877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