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山阳琴人
  • 清代琴家徐琪

    徐琪,字大生,号古琅老人,扬州人。其子徐俊,字越千。父子俩均是康熙雍正年间(1662年—1735年)著名琴家。 他“笃志琴学,遂臻妙梧”、“每以正琴为己任。”徐琪父子曾遍访燕、齐、赵、魏、吴、楚、瓯越知音之士,“名震都下,为昭代之首推。” 徐祺广泛研究各家各派的传谱,对传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3:39
  • “广陵派”创始者徐常遇

    徐常遇(生卒年不详),字二勋,号五山老人,扬州人。清朝顺治、康熙年间琴家,“广陵派”古琴创始者。他操琴喜用偏锋,取音柔和,节奏比较自由,崇尚“清古淡泊”,与虞山派“清微淡远”相近。他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。“广陵”派后来对于传统琴曲的加工、发展很有成就,但是徐常遇在当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2:31
  • 清代琴家吴仕柏

    吴仕柏(1719年—1802年后),扬州仪征人。清代琴家。 吴仕柏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,他们和当时云集在扬州的各地名手,如金陵吴宫心、曲江沈江门、新安江丽田,以及本地的徐俊等人成天在一起“讲求研习,调气炼指”,“夜则操缦三更弗缀”(《扬州画舫录》)。当时《澄鉴堂琴谱》、《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2:12
  • 清代琴师吴虹

    吴虹,清代琴师。 吴虹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。当时是广陵派鼎盛时期,琴家云集,日夜弹奏,对他很有帮助。他致力学琴数十年,编琴曲八十二首,于1802年刊印《自远堂琴谱》,为广陵派集大成者。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1:53
  • 清代琴家王坦

    王坦,字吉途,乾隆初年南通州人。 王坦从小跟父亲学琴时,就对古今定调名称的矛盾现象提出了疑问。受到父亲的训斥,以后就不敢复请。但他对于这一个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,总是怦怦于心,历有年所。父亲去世之后,他又挟琴走四方。有善琴者,即与之往复质疑,卒未得一当。向琴人请教也没有结果,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1:30
  • “虞山派”琴家王溥长

    王溥长(1807年—1886年)字既甫,山东诸城人。“虞山派”琴家。 王溥长所传十五首琴曲,经后人辑为《桐荫山馆琴谱》。其子王作祯,字心源(1842年—1921年)传其学。他和派宗金陵的王雩门(字冷泉,约1807年一1877年)称“诸城二王”。两人琴派虽不同,经过交流切磋,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2:01:10
  • “诸城派”创始人王宾鲁

    “诸城派”创始人王宾鲁

      王宾鲁(1867年—1921年),字燕卿,山东诸城人。清末民初著名琴家、音乐教育家,梅庵琴派(诸城琴派)创始人。 王宾鲁受学于王雩门,经康有为介绍,到南京高等师范教琴。他的风格流畅,绮丽缠绵,在诸城派中别具一格,同时他也是梅庵琴派的代表人物。他善于吸收时曲编之入琴,所传十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1:56:05
  • 清代琴家秦维瀚

    秦维瀚(约1816年—约1868年),字延青,号蕉庵,扬州人。 秦维瀚晚年编成《蕉庵琴谱》,是广陵派的晚期琴谱。秦履亨在该书的跋中说:编者秉性冲淡,嗜古独深。弱冠即精琴理,迨年逾五十,朝夕不倦。 秦维瀚受教于汪明辰,经常在当地与诸名士风月清燕。诸名士以文、以诗、以书画,而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1:55:24
  • 清末民初琴家彭庆涛

    彭庆涛(1891年—1944年),字祉卿,清末民初著名琴家。 彭庆涛承袭家学,精通琴道。近代以来极受推崇的名曲《忆故人》,即是彭氏家传琴曲,由彭祉卿广传于世间。因其精通《渔歌》,故被时人称为“彭渔歌”。 1934年到1935年间,彭庆涛和查阜西、张子谦共创了“今虞琴社”,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1:55:04
  • 元末明初琴家冷谦

    冷谦,字起敬,号龙阳子,钱塘人。元代末年隐居于吴山顶上。 冷谦精于《易》,崇尚道家思想,绘画也很有名。冷谦还精通音律,善鼓琴,飘飘然有尘外之趣。明代洪武初年(1368年),授协律郎,参予制订雅乐,著有《太古遗音》一书,曾由当时著名文人宋濂为之作序。 明代项元汴的《蕉窗九录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15/12/24 11:54:44
COPYRIGHT 2010-2013 WWW.SYQS.ORG 淮安市山阳古琴社 Huaian City, Shanyang Qin Community
本站发布的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因无法得知原创作者而未能标注,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!致歉!

QQ:488500 微信(手机):13852370000  邮箱:ljx@syqs.org 

苏ICP备13018779号-1